教育目标是引导教育的指南针和方向盘,幼儿园教师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技能而是孩子的个性、态度、习惯等人生基础的素养。幼儿这些素养的获得也许难以评估,也并不立竿见影,但却终身受益。学前教育是关注未来的教育,是关乎人口质量的教育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,人的心理疾病尽管在成年期表现出来,但基本都是在幼年播下的种子。要想让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,必须从人的幼年开始良好的教育,这比成人以后出了问题再去教育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。学前教育致力的事业是奠基工程,是防范于未然的事业。幼儿园教师不会等幼儿出现问题时才会想到干预,而是通过投入积极的情感和正面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。当幼儿取得进步时积极鼓励,具体评价,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智慧化解,把握发展的关键,促进幼儿多方面和谐发展。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在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中要求,当幼儿出现退缩、攻击等问题行为时,不能贴“问题行为”的标签,而是把这些孩子归为“特殊需要”的幼儿。幼儿园教师要了解这些孩子的特殊需要,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促进他们良性发展。
为了经济利益,有些幼儿园根本不按国家要求招生,主管部门为缓解入园压力,也是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,班级孩子数量有时候会超过一倍以上,这些都需要幼师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来买单,而工资却不曾增加一分。累的是被当作廉价劳动力。
我们知道,从进入幼儿园的那天起,从被孩子们称为老师的那天起,我们就肩负起教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。我们不想呼“一切为了孩子”的口号,只想每天能安静地陪在孩子们身边,照顾好他们的一日生活,培养好他们的常规,让他们在幼儿园的每天都快乐幸福。就是这样小小的要求,也常常是奢望,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被名目繁多的检查冲断,被没完没了应付性案头工作工作挤占。累的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。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,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。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友情提醒: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资质及产品质量,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,请谨慎对待,谨防上当受骗。